在绚丽多彩的茶世界里,各类茶叶各展风姿,而白茶与绿茶常常成为茶友们热议的话题,一个颇具争议性的问题便是“白茶是否属于绿茶”,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,实则蕴含着对茶叶分类、制作工艺以及品质特征等多方面的深入理解,让我们一同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,探寻其中的奥秘。
从茶叶的分类学角度来看,白茶与绿茶有着明确的界限,白茶并不属于绿茶,茶叶的分类主要基于加工工艺的差异,这种差异使得不同种类的茶叶在外观、香气、滋味等方面各具特色。
绿茶,作为不发酵茶,其制作工艺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,经过杀青、揉捻、干燥等典型步骤,杀青是关键,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,制止多酚类物质氧化,从而保持茶叶的绿色,西湖龙井,采摘鲜嫩芽叶,经杀青后,叶片色泽嫩绿光润,香气清高持久,滋味鲜醇爽口,那独特的豆香与鲜爽口感,恰似春天湖畔的一缕清风,给人清新雅致之感,又如碧螺春,茶条卷曲如螺,满身披毫,银白隐翠,冲泡后,香气浓郁,有花果香,滋味鲜醇回甘,宛如江南水乡的温婉女子,散发着迷人的魅力。
白茶则属于微发酵茶,其制作工艺较为独特,不经杀青或揉捻,只经过晒或文火干燥后加工,白茶的外形芽毫完整,满身披毫,毫香清鲜,汤色黄绿清澈,滋味清淡回甘,以白毫银针为例,芽头肥壮,遍披白毫,挺直如针,冲泡时,芽头在水中上下浮动,缓缓舒展,犹如仙子翩翩起舞,其毫香显著,滋味清爽,品之,仿佛置身于一片清幽的山林之中,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纯净。
白茶与绿茶在外观上也有诸多不同之处,绿茶干茶色泽以绿为主色调,有翠绿、深绿、墨绿等不同深浅的绿色,茶汤颜色多为黄绿明亮或嫩绿清澈,而白茶干茶多呈白色或浅绿色,表面布满细密的白毫,茶汤颜色较浅,多为杏黄或浅黄色,安吉白茶虽名为白茶,实为绿茶,其干茶色泽嫩绿,冲泡后汤色呈浅黄色;而真正的白茶如寿眉,干茶以灰绿为主,夹杂着大量的白毫,茶汤呈浅杏黄色。
在香气方面,绿茶的香气类型丰富多样,有清香、兰花香、豆香等,如黄山毛峰,具有独特的兰花香,香气清高持久,而白茶的香气以毫香、花香、粽叶香等为主,白毫银针的毫香浓郁,当品味白牡丹时,能闻到清幽的花香伴随着淡淡的粽叶香,这种香气的组合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。
滋味上,绿茶滋味鲜醇爽口,有一定的收敛性,不同产地和品种的绿茶在鲜爽程度上有所差异,像龙井茶的鲜爽中带着豆香,回味悠长,而白茶滋味清淡回甘,口感较为柔和,没有绿茶那么强烈的刺激性,老白茶存放多年后,滋味会更加醇厚顺滑,出现枣香、药香等独特风味,这与绿茶的滋味变化有着明显的不同。
从茶叶的化学成分变化来看,两者也存在区别,绿茶在杀青过程中,酶的活性被迅速破坏,较多地保留了鲜叶中的天然物质,如茶多酚、儿茶素、叶绿素等成分,这些成分赋予了绿茶独特的色泽和保健功效,白茶由于未经杀青,在自然萎凋和干燥过程中,茶叶内部的酶促反应缓慢进行,使茶多酚等物质适度氧化,形成了白茶特有的品质特征和化学成分构成。
白茶与绿茶在冲泡方式上也略有不同,绿茶一般用玻璃杯或盖碗冲泡,水温以80 - 85℃为宜,以突出其鲜爽的口感和嫩绿的汤色,而白茶可以用盖碗、紫砂壶等多种器具冲泡,水温可稍高一些,在90 - 100℃,这样能更好地激发白茶的香气和滋味,尤其是老白茶,高温冲泡能使茶叶中的内质充分释放。
白茶与绿茶在储存条件上也有所不同,绿茶由于未经发酵,保存时需要特别注意防潮、防异味和避光,通常建议将绿茶放在冰箱中冷藏保存,以延长其保鲜期并保持其原有的色泽和口感,而白茶由于经过了微发酵处理,其储存条件相对宽松一些,白茶可以放在通风、干燥、无异味的地方长期存放,随着时间的推移,其品质还会不断提升。
白茶与绿茶有着各自独立的茶叶品类和鲜明的品质特征,白茶不属于绿茶,它们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,在茶文化的星空中散发着不同的光芒,无论是钟情于绿茶的清新爽口,还是偏爱白茶的淡雅回甘,都能在这一片片茶叶中领略到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,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与心灵的慰藉。
站内未注明转载来源均为网络整理原创文章,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:
白茶与绿茶,品类辨析及独特韵味